媒體報道 | 工廠化養蝦陷入困惑,他卻憑借這四點養好蝦,掙大錢!
隨著多寶魚和海參行情的走弱,養殖連年虧損,山東傳統的工廠化養殖區開始興起白對蝦養殖,特別是海陽、日照、濰坊、萊州最為典型,已成為山東半島沿海區域海水工廠化養殖業的常態。龍口作為后來者,自2016年效仿其他養殖地區開始興起白對蝦養殖,起初養殖成功率很高,第二、三造由于外海水沒處理不徹底,同時養殖管理不完善,養殖成功率幾乎為零,2017年同樣大部養殖戶分面臨排塘的情況。
2016年初,苗老板和幾位中年朋友一同到龍口沿海岸養蝦,第一造養殖成功率基本可以說是100%,大家都賺到錢了,隨后第二、三造養殖成功率很低,經過2016年兩茬蝦的失敗,大部分養戶陷入了養殖困惑,但是苗老板卻沒有放棄,反而到處拜訪學習。目前,大部養殖戶還是以第一造蝦的模式和經驗去養殖,一直認為第一造養殖成功,第二、第三造也一定會成功,苗老板卻依靠自己獨到的技術,獲得了高產、高利潤。
強化水質消毒處理
山東大部分區域白對蝦養殖主要是以井水養殖為主(陸地井和淺海井),龍口與山東其他養殖區的水源選擇不同,采用的是外海水養殖。龍口一帶有海域寬廣、大陸架陡峭、海浪大,海水交換量大的特點,同時水中微量元素相對充足,鈣、鎂、鉀、磷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衡,適宜白對蝦生長。
但是,使用外海海水養殖比較容易受細菌和病毒等病原感染,尤其近幾年受副溶血弧菌影響的急性肝胰腺壞死病(AHPND)和受肝腸孢蟲影響的慢性短小殘缺綜合征(RDS)等流行病的普遍流行。苗老板在前期水源處理方面做了相當全面的改進,首先,外海水經過沙濾后進入蓄水池,其次,蓄水池內用大劑量的漂白粉和過硫酸氫鉀消毒,最后曝氣暴曬24小時以上。
加裝納米管增氧
苗老板使用的設施是養殖大菱鲆魚棚改造的全透明大棚,池深只有70cm,規格6m*6m,總共3000㎡水體。在去年的失敗中,苗老板深刻認識到工廠化白對蝦養殖溶氧的重要性,今年在池中間又加了4m的納米圓環,6m*6m、水深55cm的池子,納米管總長16m。同時為減少成本,苗老板底部保溫采用的是膠皮管。
底部納米管增氧
一次分苗改為兩次分苗
2016年,苗老板以及周邊養殖戶都采用一次分苗的養殖模式,標苗期間放養密度4000-5000尾/㎡,標苗35-40天左右進行分苗,標苗期間密度過高、時間過長影響到了對蝦的前期長勢,同時對后期養殖水質造成很大影響。經過拜訪學習和總結經驗,苗老板總結出兩次分苗的養殖模式,分別在養殖第17天(2.5cm)和第40天(5.5cm)進行分苗,兩次分苗養殖模式提升了白對蝦集約化養殖的效率,同時縮短了后期的時間段,保證了養殖全程的水質穩定。
二次分苗
選用全熟化蝦料
雖然苗老板在白對蝦養殖上只有兩年的經驗,但是在養殖量化管理上有著獨特的見解。總結出對蝦養殖三個階段的投喂管理:一、0.5-4cm,是仔蝦肝臟發育及肝白膜形成的重要時期,要注重營養均衡及餌料充足,少量多次投喂(六餐)。二、4-10cm,是蝦快速增長及增肥關鍵時期,保證充分的投喂量(5餐)。三、10cm以上,進入了養殖后期,增加量減緩,減輕肝負荷及穩定水質。苗老板曾用某廠家顆粒料與天邦全熟化料進行了對比,在水質穩定、消化吸收率、對蝦活力上熟化料有很好的表現,現在苗老板已經全部轉為天邦熟化料。
同時苗老板認為,外海水微量元素比較充足均衡,只是在集中蛻殼的時候補給微量元素,定期使用一些菌類,苗老板的添加劑成本只有0.5元/斤。今年春造蝦,87天,規格達到37支/斤,總產值達到70多萬元。目前苗老板的第二造對蝦已經標苗半個月,一切養殖工作正在進行著。
(來源:農財寶典新漁網 孫歲寒;天邦飼料事業部 劉寶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