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道 | 八年前從事建筑業的他轉行養蟹,連續多年畝均利潤近萬元,他是如何做到的
河蟹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的重要產業之一,由于河蟹的適應性強,養殖范圍廣,近年來受到很多養殖戶的追捧,給大部分養殖戶帶來了較高的經濟效益。然而各地河蟹養殖技術水平差異較大,經濟效益懸殊,為了更真實地了解不同養殖戶的養殖技術、養殖經驗、養殖模式、養殖效益,科學養魚雜志社實地走訪了興化市的部分河蟹養殖戶,實地了解了養殖戶的基本情況。其中興化下圩的王寶山老板的河蟹養殖經歷讓人贊不絕口,原本從事建筑行業的他毅然決然地轉向河蟹養殖,并且不斷擴大養殖規模、探索新的養殖模式,不但自己年年養蟹成功,而且還帶動周邊養殖戶共同致富。
科學養魚:聽說您之前是從事建筑行業,能否跟我們分享一下您從建筑行業轉型至河蟹養殖的心路歷程?
王寶山:我之前在安豐、興化承包水電安裝工程,每年賺幾萬元。后來發現,在2010年河蟹養殖的大趨勢下,從事建筑行業的收益明顯很低,而且本人也是農業廣播學校畢業,有一定的農業方面的基礎,因此決定轉型至河蟹養殖,期望從河蟹養殖的大潮流中分得一杯羹。于是將多年從事建筑行業的積蓄投入到河蟹養殖中,在東臺市承包了50畝地。第一年沒有養殖經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完全依靠學習別人的養殖模式和經驗,居然成功了,第一年收益約十幾萬,遠遠超過了當時建筑行業的收入,因此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這也堅定了我8年來一直從事河蟹養殖的信念,根據市場需求和養殖變化,我的養殖思維在不停的轉變:追求河蟹的產量→養殖中大規格的河蟹→養殖特大規格的精品蟹→苗種培育和稻蟹養殖→成立高效農業科技公司,走品牌路線。
思路一直在轉變,信念從未被動搖。
科學養魚:這么多年的河蟹養殖,您是如何做到年年盈利的?能否給我們講述您的養殖經驗?
王寶山:這8年來河蟹養殖效益總體還算可以,每年的養殖情況也都比較穩定,基本沒有出現虧損。我的養殖經驗也是通過學習別人的養殖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總結出一套屬于自己的養殖理論:有些傳統的管理方案存在部分弊端,比如為了解決河蟹的抖抖病,興化的大部分人使用菊酯泡塘,結果證明這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蟹塘殘留毒性大,對河蟹生長脫殼有比較大的影響,這樣的方法我是不認同的,其實只要用漂白粉消毒殺菌,清除野雜魚即可。
我的養殖模式可以歸結為低密度大規格高品質河蟹精養模式,我承包的蟹塘養殖面積300畝,其中靖江成蟹塘口80畝,核算下來畝產量160斤,養殖成本4300元/畝,純利潤10000元/畝。最初的養殖模式是河蟹套養青蝦,幾年養殖實踐證明,套養青蝦風險難把控且易誘發病害,因此近幾年都是精養河蟹。我認為現在河蟹養殖過程中螺螄成本越來越高,性價比遠遠低于水草,因此蟹塘只需投放少量的螺螄,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到水草的種植上。俗話說,“養蟹沒有巧,只要水草好”,水草是河蟹重要的營養來源,也是河蟹不可缺少的棲息、隱蔽、蛻殼場所,可起凈化、穩定水質和改良底質的作用,更是養殖中重要的環境因子。水草的種植主要是伊樂藻和水韭菜,在冬天種伊樂藻,春天種水韭菜,在5月1日后蟹塘里上水,更加有利于水草的生長。伊樂藻高溫時期易導致漂草,要割草頭,勤打理;水韭菜易被河蟹破壞,高溫時也要及時撈出漂浮的斷草。因此河蟹養殖的穩定性與否與水草的好壞有著特別緊密的聯系。
總結的養殖方法如下:
科學養魚:請問是何種動因讓您在河蟹育肥過程中從冰鮮魚投喂轉為全程飼料投喂?
王寶山:從消費端的反饋來看,個人認為河蟹養殖的第一要素是質量最大化(品質,味道鮮甜、外觀佳),從我今年養殖的螃蟹來看,中大規格的螃蟹質量都屬于極品,但特大規格螃蟹(4母/5公)以上的質量還有待提升,因為河蟹越大,脫殼時間越晚,要想在較短的時間就能夠育肥長膏,對營養的需求也就要更高,明年育肥我要選用蛋白更高(45)、脂肪更高的超鮮王育肥料。
另外天邦公司的專業技術服務團隊也給我提供了天邦“蟹三超”飼料投喂套餐,便于我科學地進行飼料投喂。
低密度大規格高品質精養模式——天邦“蟹三超”飼料投喂套餐
天邦蟹三超價格雖然相對高一點,但是消化吸收利用高,成本低。全程用天邦“蟹三超”養殖出來的螃蟹在運輸過程中無損傷、味道鮮,蟹販子都搶著收,當天就給結賬,有些遺憾的是,因為一些原因今年我后期育肥沒有用超鮮王育肥,不然大規格河蟹育肥速度和肥滿度肯定會更好。
科學養魚:我們也想了解一下您今后對河蟹養殖的關注點有哪些?
王寶山:我對河蟹養殖有兩大關注點:第一最大的關注點必然是如何提高特大規格河蟹的品質?與天邦飼料合作后,中大規格的螃蟹品質非常好,但如何提高特大規格河蟹的品質還有待摸索。明年的目標是在提升螃蟹規格的同時提高螃蟹的品質。
同時我對稻蟹共生的新型養殖模式、養殖技術非常感興趣,國家為保證基本糧田,嚴禁開挖新的塘口,在稻蟹共生的養殖模式上給予大力的資金扶持,我希望在此契機上能尋求新的經濟效益。
由此可見,王寶山老板當時從建筑行業轉型至河蟹養殖是明智之舉,他一直以積極的心態去探索不同的養殖模式,追求更高的經濟效益,在更新養殖理念、轉變養殖模式、優化養殖技術、加強池塘管理等方面緊跟市場的步伐,成為周邊人效仿的典范。
(來源:科學養魚 張婷 趙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