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acwao"><input id="acwa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acwao"><input id="acwao"></input></strike>
  • <strike id="acwao"></strike>

    媒體報道 | 養豬20年,豬瘟為何還是防不好?原因在這里!

    時間 :2017/2/28 13:35:20點擊 :558編輯:集團策劃部

    打了豬瘟苗,真的就萬無一失了嗎?雖然我國豬瘟免疫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31個省市均有豬瘟發生和流行典型豬瘟疫情,抗體合格率不足七成。雖然沒有大爆發,分布卻很廣。這是為什么呢?

    非典型豬瘟流行增多 豬場帶毒嚴重——養豬20年,豬瘟為何還是防不好

    母豬久配不孕、流產增多?仔豬抖抖病、生長緩慢?大豬食欲不振?也許是藍耳,也許是偽狂,養殖戶在遇到這些癥狀的時候,大多不再會考慮到豬瘟。因為自2007年實施強制免疫至今,我國豬瘟免疫率已經達到95%以上。豬瘟再也不會像70、80年代那樣爆發,臨床上也再難看到經典的出血、壞死了。“豬瘟很好控制,打疫苗就行了。”許多豬場談起豬瘟,這樣說道。

    然而打了豬瘟苗,真的就萬無一失了嗎?其實在我國,典型豬瘟疫情發生頻率的確呈現出逐年減少的趨勢,但溫和的、隱性的、非典型的豬瘟感染,卻反而在升高。也許你豬場發生的以上癥狀,恰恰就是來自豬瘟。

    blob.png


    我國31個省市均有豬瘟發生和流行,抗體合格率偏低

    據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豬瘟參考實驗室研究員王琴介紹,經過調查我國31個省市均有豬瘟發生和流行。雖然沒有大爆發,但是由于分布很廣,且現在養殖的密度大,造成的經濟損失依然很嚴重。總結起來就是:流行范圍廣、散發流行、發病年齡逐漸偏小,成年豬帶毒現象嚴重,表現出非典型、繁殖障礙型、持續感染情況。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張志、李曉成在《我國豬瘟流行現狀和防控建議》中也談到,在全面實施豬瘟強制免疫的壓力下,我國非典型、慢性、隱性豬瘟在逐漸增加。

    blob.png圖片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豬瘟參考實驗室研究員王琴公開講課

    此外,免疫合格率也并不像想象中樂觀。根據文中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2010-2014年對全國149個豬場9534份血清的監測調查,種豬群豬瘟抗體合格率為67.43%,哺乳仔豬為42.36%,保育豬為41.57%,育肥豬為59.24%。豬群豬瘟抗體合格率在不同地區、豬場、不同豬群之間差異明顯,離散度大。

    王琴表示,一個群體抗體合格率要在80%以上,才能抵抗疫病的爆發。按要求,對種母豬,要求群體合格率在95%以上;種公豬和后備種豬要求達到100%群體合格率。而有些豬場免疫后保護水平顯然不足以抵抗野毒感染。

    持續感染引起惡性循環,豬看起來健康實際上帶毒

    從流行病學調查和監測結果上看,不僅發病病料中可以檢測到豬瘟病毒,即便外觀健康的豬群也經常可以檢測到豬瘟病毒。

    根據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豬瘟參考實驗室王琴研究員提供的2016年數據,對從北京市、上海市、重慶市、河北省、江蘇省、浙江省、陜西省收集的869份健康豬群的扁桃體、淋巴結等組織及120份全血樣本,經豬瘟病毒熒光定量PCR(FQ-PCR)方法和豬瘟病毒套式PCR(RT-NestPCR)方法對豬瘟病毒核酸進行監測,23份為陽性,陽性率從1.6%到6.2%不等,平均陽性率為2.3%。

    上述樣本中:屠宰場樣本713份,陽性10份,陽性率為1.4%;種豬場樣本30份,陽性0份,陽性率為0%;商品豬場樣本60份,陽性2份,陽性率為3.3%;散養戶樣本66份,陽性11份,陽性率為16.7%。散養戶陽性檢出率最高,種豬場未檢出,說明在散養戶中豬瘟帶毒的問題更為嚴峻。

    blob.png


    而記者進一步查閱文獻了解,在2006-2013年之間,多個研究機構研究人員使用抗原捕獲ELISA和RT-PCR對多個地區、不同生長階段豬群進行豬瘟抗原檢測,結果也顯示均有不同程度的陽性率。其中臨床健康母豬豬瘟檢出率在5.76%~6.19%。2015年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的數據也顯示,臨床健康豬群豬瘟病原檢出率在10.7%,比2014年的6.83%高近4%。

    對于健康豬群帶毒的原因,王琴認為臨床上豬瘟流行株具有強、中、低不同致病性毒株,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其一,由于我國長期實施疫苗免疫策略(即大面積免疫壓力),臨床上豬體內不同抗體水平對病毒具有特異性影響;其二,年齡、營養狀況、不同飼養條件、持續感染和免疫耐受等因素對病毒的非特異性干擾,導致發病特點表現輕重緩急,初次分離的田間株表現出不同致病力;其三,環境因素如溫度、陽光以及傳播途徑也對病毒的優勢選擇具有重要的影響。綜合多種原因,導致成年豬出現沒有臨床癥狀的病毒攜帶的情況。

    這種帶毒將會造成豬場豬瘟的惡性循環。“比如說種母豬有帶毒,就是水平垂直傳播兩種,使整個群體都在擴散。我們有實驗證實,這種帶毒可以達到750天。這種隱性帶毒沒有癥狀的特征,對我們豬瘟的控制產生了嚴重的影響。”一些膘肥體壯的貌似健康的帶毒母豬,它產下的小豬也看似健康,但一經檢測母豬和小豬都帶毒。然而豬場老板遇到這樣的母豬很難愿意去淘汰。這種母豬產下的仔豬想通過疫苗阻斷,結果也將徒勞的。

    這樣的小豬還會存在先天的免疫耐受,如果忽略病原監測,成為帶毒的后備種豬,再成為帶毒母豬,或者成為發病仔豬,污染環境的同時又水平地傳給其它健康的豬,形成一個惡性循環,所以在豬場豬瘟一直清除不掉。因此應當從源頭上將帶毒豬淘汰。

    blob.png圖片來源于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豬瘟參考實驗室研究員王琴公開講課

    另外,有研究對部分豬場種公豬精液中豬瘟病毒也進行了檢測,發現并未發病的豬場,種公豬精液中豬瘟病毒的感染率達到4%,而發病豬場的感染率則高達30%。這種帶毒公豬也會成為傳染源,交叉感染母豬或通過垂直感染傳播給仔豬,并長期向環境排毒。

    但是事實上,很少有豬場會對健康的豬進行抗原檢測。記者隨機采訪不同規模的豬場技術人員,均表示只有在發病時才會去做抗原檢測,平時只做抗體監測。“扁桃體是檢測慢性豬瘟一個最敏感最方便的組織之一,但是由于活體采扁桃體操作困難,很多豬場不愿意做。”

    多種因素造成豬瘟免疫失敗或抗體不合格

    通常來說,豬瘟抗體水平與抗原檢出率是呈反比的。但如上文數據所示,一些豬場的豬瘟免疫情況并不容樂觀。

    個別豬的免疫功能異常、以及病毒在豬群長期存在可導致免疫失敗。王琴說,豬瘟主要損傷豬的淋巴器官,對淋巴器官的損傷是持續性的,不可恢復性的,因此感染的豬再打疫苗也沒有作用。有些豬場選用免疫方法凈化豬瘟,不能徹底清除病原在一個場的存在,也會出現病原在場內小范圍流行。因此從理論上來說,免疫耐受豬應該立刻淘汰。

    其次,母源抗體和免疫程序設計也會影響到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王琴表示,實驗數據顯示在仔豬出生35天時,92%都能抵抗強毒的攻擊,到85天,75%的豬就不能抵抗。根據這些數據制定方案,規模豬場商品豬首免在25-35日齡,二免在60-70日齡;種豬初免在25-35日齡,60-70日齡二免是比較合適的。而在推薦免疫程序10天的免疫時間里,豬場應該做抗體監測來具體確定制定符合場內的免疫程序。

    此外,普遍存在的多種病原混合感染可導致豬瘟疫苗不能達到應有的免疫效果。通常情況下,豬瘟可以與藍耳、偽狂犬、流行性腹瀉、副豬嗜血桿菌等病原發生二重、三重甚至多重感染。王琴表示,在用豬瘟、PRRSV、PCV、PRV、FMD等病原完全陰性的豬進行實驗時,使用750RID,7500RID和15000RID疫苗免疫,三個劑量產生的抗體水平幾乎完全一致,一次免疫抗體持續到578天,在300多天攻毒也完全能抵抗,但普通豬場卻達不到這個效果。這說明,在實際養豬的過程中,混合感染造成的免疫抑制嚴重,影響了豬瘟疫苗的免疫效果。

    blob.png

    目前市上的豬瘟疫苗品種繁多質量參差不齊

    疫苗本身的質量問題也使得免疫效果差強人意。在《我國豬瘟流行現狀和防控建議》一文中,2013年中國中國動物衛生與流行病學中心畜病實驗室對部分企業豬瘟疫苗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不同疫苗之間效果差別巨大。免疫后抗體陽性率最高可達84.82%,最低僅有27.03%。

    哈爾濱獸醫研究所研究員劉長明認為,我國擁有優質的種毒,但隨著疫苗生產工藝的多樣化,不同劑型的疫苗質量標準不同,導致疫苗質量存在不穩定,因此還需要出臺標準做統一。

    冷鏈系統也會對豬瘟疫苗效果產生影響。通常豬瘟活疫苗需要在-15℃的低溫下保存,高溫可另其失活。杭州貝爾塔獸醫診斷實驗室李龍博士認為“我們應該關注的不只是疫苗從廠家生產出來是不是真正合格的豬瘟疫苗,更要關心疫苗在打到豬身上的那一瞬間還是不是我們那個豬瘟疫苗。”建議免疫豬時,應使用小冰箱或小冰盒保持低溫環境。

        (來源:《農財寶典》新牧網 王之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