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eldset id="acwao"><input id="acwa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acwao"><input id="acwao"></input></strike>
  • <strike id="acwao"></strike>

    兒時的過年

    時間 :2017/1/24 10:06:01點擊 :574編輯:集團策劃部

    blob.png

    過年,是我們80后那一代人兒時最期盼也最快樂的事。許多細節,說起來現在的年輕人也許不知道,也許很不屑,但我依然很懷念那些風俗習慣,覺得那樣子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 

    開口糕

     農歷正月初一天還沒亮,周邊的鞭炮聲就此起彼伏地響起來了,我和哥哥自然就睡不著了。起床前,我們得先遵從外公的叮囑,吃上一片糕,然后才可以開口說話,那片糕就叫“開口糕”。外公說,吃了開口糕,小孩子就會步步登高。每人幾片“開口糕”,一般也是由外公在臨睡前發給我們的,他會特別提醒,不能饞嘴先偷吃了,要不明早沒糕吃就不能開口說話了。

    別小看這幾片年糕,在物質貧乏的年代,可是挺金貴的,不是過年,哪能吃到?長我兩歲的大哥和我一張床,兩人通腿睡”(一人一頭)。有一年,他頭天晚上把“開口糕”吃了,年初一早上醒來,竄到我這邊搶走了我的“開口糕”,我又不敢說話,大哭,惹得大哥年初一早上就被爸媽“訓”了一通,最后重給我發“開口糕”,吃了之后我才開口說話告大哥的“狀”…… 

    開門鞭

    最讓我們興奮的事是放開門鞭,好象剎那間淤積在內心的快樂被炸開了個口子,接著歡樂的日子便會洶涌而來似的。

    開門鞭是家里事先買好的。現在回憶,估計也就是200頭的那種,不長,一會兒就放完了。我和哥哥都想放,怎么辦呢?爸就把鞭綁在一根木棍或竹桿上,讓我們倆共同抓著,然后由爸用煙頭點燃。我人小膽小,每次鞭一炸起來,我扶棍子的手就嚇得松掉了,實際變成哥一人在放,把他樂壞了。

    放完鞭,我和哥便一頭沖出門,爭相在剛剛炸過鞭的地上尋找沒放響的啞鞭”,哥有時為搶一個“啞鞭”甚至不惜“大打出手”,最后又以我的大哭大鬧而告終。搶“啞鞭”什么用呢?原來,小朋友們都有這個習慣:把兩個“啞鞭”都一折兩半,形成><形狀,然后用火從中間一點,火藥就哧哧冒火,好玩!

    年初一上午,很多小朋友在一起比試點啞鞭”玩,是一項重要的游戲。 

    貼對聯,是年三十下午或傍晚才進行的。

    那年月,沒有像現在普遍使用的印刷品對聯,一律都是毛筆書寫的,內容也是自創為主。這就讓對聯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現象了。那時我才上初小,不可能記住很多對聯,但有兩副對聯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新:

    一副是:“吹薪點燭人民火,提神壯膽勇士煙。”這副對聯是貼一家日用雜貨店門上的。對聯巧妙地把當時的人民牌火柴、勇士牌香煙嵌入其中。由于我那時經常去店里替爸媽買煙買火柴,就把這副對聯印在腦子里了。

    另一副是:“響水口河口水響,連云港海港云連。”這副對聯的妙處是正著讀和反著讀都一樣,關鍵是其中的地域特色,讀一遍就讓人忘不了。響水過去叫響水口,河,自然是《西游記》中描述過的那條著名的灌(江)河。

    哎,童年的春節,是人世間最溫暖的回憶……

    (邦尼水產 徐寶珠)